奕訢,是1861年至1865年在世的清王朝第十一位皇帝,也是清朝晚期最后一个皇帝。他曾被称为孝穆皇帝、昭仪皇帝、庆宪皇帝等。历经四帝(道光、咸丰、同治、光绪)、一后(慈禧)统治,生平有着许多重大事件的记载。他在二十岁时便加入军机,经历了鸦片战争,直到逝世前,几乎所有重大事件都与他息息相关。虽然奕訢顺应历史,兴办洋务,几次操纵时局,但是他的一生却扭转不了清朝帝国的衰败,最终变成了悲壮的挽歌。奕訢的一生将晚清时期的历史演义成一部伟大的史诗。
1854年,道光帝在选择嗣子时,曾陷入两位皇子奕詝和奕訢之间的纠结。两位皇子展开了一场争夺皇位的激烈较量,最终结果是清朝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双份遗诏:“立奕詝为皇太子,封奕訢为亲王。”期间,奕訢还娶了桂良的女儿为自己的福晋。
咸丰帝继位后,遵照遗诏封奕訢为恭亲王。奕訢一直留在京城,观察着朝政的变化。他曾多次求见咸丰帝,提出许多救国的计划,但都被咸丰帝拒绝。同治帝继位后,奕訢被封为福晋的父亲恭安郡王,并被扶正为皇祖父。他在后宫中的势力也随之增强,但最终仍然无法改变清朝衰败的命运。
奕訢在位期间,曾想改革,力图挽救帝国,但受到了强烈的抵制。尽管如此,他仍然继续努力,但最终一无所获。光绪帝继位后,奕訢被尊为皇祖,但已无任何实权。在慈禧太后的控制下,奕訢被迫退位,直到逝世亦无法摆脱被操纵的命运。奕訢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,最终以悲剧收场,但他的一生仍然为晚清史留下了深刻的印记。